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灵感来自莫言当记者时的见闻,《鳄鱼》今明两晚登陆南京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1:06:26

 

由莫言编剧,灵感两晚汇聚赵文瑄、自莫张凯丽、言当邓萃雯等明星的记者见闻今明话剧《鳄鱼》今、明两晚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鳄鱼据悉,登陆该剧是南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创作的首部原创话剧剧本。

据悉,这是自莫莫言构思10余年精心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剧作,灵感来自他早年在《检察日报》当记者时的言当见闻和思考。今年,记者见闻今明央华戏剧把剧本搬上了话剧舞台。鳄鱼

话剧《鳄鱼》于5月3日在苏州完成首演,登陆莫言在谢幕时赞赏道:“很多的南京情节是那样的熟悉,又是灵感两晚那样的陌生。这就说明我们的创作团队,确实在这个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造。每个演员都对各自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演绎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演出分为四幕九场,全长180分钟。故事围绕主人公单无惮及其在生日派对上收到的贺礼“鳄鱼”展开,通过一条无限生长的、会说话的鳄鱼,挖掘人性,探讨“欲望”这一主题。

在观察、研究鳄鱼,直至与鳄鱼对话的过程中,单无惮从鳄鱼身上看到了自我:曾经不起眼的小生灵因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而长成可怖的怪兽,正如人的欲望在无限制的环境和纵容之下不断膨胀,最终将曾经纯净的灵魂吞噬。

在剧中饰演单无惮妻子巧玲的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这是她时隔7年再度回归话剧舞台。她坦言,《鳄鱼》是她从艺近40年遇到的真正挑战——要通过角色的理解和演绎体现对人性乃至人生的深刻剖析,“莫言老师的剧本可用’绝了’来形容,它既荒诞又真实,既幽默又讽刺,既有时代气息,也有世界视野。”

邓萃雯在剧中饰演瘦马一角,她表示:“这个角色令我非常期待的地方就是她的‘不扁平’,对我来说最大挑战就是莫言老师的每一句台词我都要好好想清楚,到底表面说什么、内涵又是什么。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她说出了女性心中的那种爱与痛。”

莫言一直有一个当剧作家的梦想。2019年,莫言与余华、苏童拜访莎士比亚旧居,在莎翁塑像前,他表达了自己全力投入戏剧创作的雄心,“我曾发下誓言,用我的后半生完成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型。”

《鳄鱼》是一部戏剧文学,其融合了莎士比亚式的精彩对白、富于想象力的戏剧冲突设计,加之独具特色的“莫言式魔幻”,不仅体现出莫言在文学上的深入思考和创新,也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教育警示作用。

“一部好的戏就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莫言希望,每个观众都能在镜子面前照见自我,照见自己的高尚,照见自己的纯洁,也照见自己跟剧中某些人物身上类似的弱点。

前几站巡演后,《鳄鱼》引发不少讨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丁罗男认为,现实主义的描写与象征意象“鳄鱼”的结合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 ,导演以各种舞台手段,布景灯光、音乐音效,以及中心道具——鱼缸里越来越大的“鳄鱼”,形象地演绎了这一悲剧。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子表示,在忠实于剧本的基础上,话剧摆脱面具化、扁平化的套路,角色个性鲜明,演员将情感的焦灼、个性的偏执、人性的弱而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鳄鱼”成为人的欲望的象征,成为探测人性复杂灰度的精密仪器。

也有观众评价表示,莫言借助“鳄鱼”这一特殊生物,为人性拍摄了一张X光片,让我们透过纷繁芜杂的日常生活反省自身,扪心自问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要去哪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