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孙一文领衔,中国击剑15人出征巴黎奥运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8:58:25

 

随着巴黎奥运的孙文临近,中国奥运军团的领衔黎奥各支代表队最近都纷纷公布了奥运名单,击剑队也亮出了征战巴黎的中国征巴阵容,15位剑客集结完毕,击剑其中就包括了女子重剑的人出孙一文,女子花剑的孙文陈情缘以及男子花剑的陈海威。

中国击剑队斩获男女花剑、领衔黎奥女子重剑团体项目资格,中国征巴并各有3张个人奥运门票,击剑而男子佩剑、人出女子佩剑、孙文男子重剑获得个人参赛资格,领衔黎奥完成奥运全剑种晋级任务。中国征巴

女子重剑团体参赛名单是击剑孙一文、余思涵、人出唐君瑶、许诺(P卡替补运动员),孙一文、余思涵、唐君瑶同时获个人资格,而男子花剑团体阵容为莫梓维、陈海威、许杰、吴斌(P卡),女子花剑团体出战阵容是陈情缘、黄芊芊、王雨婷、焦恩祺(P卡)。此外,王子杰、沈晨鹏和杨恒郁拿到男子重剑以及男女佩剑个人项目门票。

孙一文踏上卫冕之路

上届东京奥运会,孙一文夺得女子重剑个人金牌,中国女重拿到团体第四名,当展望巴黎奥运,女重仍是中国击剑队的重中之重。

巴黎奥运会,孙一文将踏上她的卫冕之路。而在这位32岁的老将身旁,一批年轻的女重队员将跟她并肩作战,2001年出生的余思涵在巴黎奥运开幕式才刚满23岁,另一位小将唐君瑶到巴黎奥运闭幕式才要过她的21岁生日,而持P卡的许诺则是1998年出生的运动员。

事实上,从去年的杭州亚运会开始,中国女重就在加速新老交替的进程,这套“一老带三新”的阵容配置也经历过大赛的检验。就在今年3月底结束的2024年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南京站)上,由孙一文和三名年轻小将唐君瑶、余思涵和许诺组成的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先是在八分之一决赛力克中国香港队,随后在四分之一决赛顽强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队,紧接着在半决赛战胜乌克兰队。尽管决赛不敌意大利队,但亚军带来的52个奥运积分,已经足以帮助中国队获得巴黎奥运会女重团体名额以及三个个人赛名额。

余思涵、许诺、孙一文、唐君瑶(从左到右)在颁奖仪式上。

就硬实力而言,女重是中国击剑冲金的最大希望。除了今年世界杯挑落世界第一韩国队,去年杭州亚运会还收获铜牌,而孙一文在去年世锦赛获得个人铜牌,可见中国女重无论打团体还是拼个人均有战斗力。不过,中国女重无论冲团体还是个人金牌还是有机会、没把握,毕竟韩国和意大利等强队实力不容小觑,中国女重在这个周期并未实现有力统治,但孙一文经验和实力在线,若能临场不畏强敌,发挥出最佳实战水准,非常有望在女重团体和个人项目上摘金夺牌。

男女花剑值得期待

除了女重值得万众期待,中国女子花剑的进步也不容忽视。中国女花以亚洲第一身份拿到巴黎奥运团体和个人参赛资格,这支队伍在杭州亚运会战胜韩国队夺得金牌,陈情缘和黄芊芊这两位姑娘不仅是团体主力,个人项目也有实力担当,其中陈情缘赢得2023年亚锦赛个人金牌和今年1月的巴黎世界杯冠军,黄芊芊是杭州亚运女花个人金牌得主,在亚运舞台黄芊芊打败亚洲第一东晟良和名将上野优佳,主帅雷声称赞这是一次大心脏的表现。中国女花从落后到突破,相信她们能再接再厉在巴黎赛场将“大心脏表现”进行到底,为中国女花扬名立万。

陈情缘庆祝胜利。

同样实现团体和个人满额参赛的中国男花也有资格在巴黎奥运有所作为,尤其2023年在世锦赛和亚运会这两大战役上都有拿出手成绩,其中亚运会陈海威夺得个人项目银牌,陈海威还带领队友不敌韩国屈居团体赛亚军,而同年举办的米兰世锦赛陈海威率队拿下法国和美国,决战输给日本收获银牌。平心而论,中国男花在近年来对阵日本和韩国负多胜少,出战巴黎奥运想要夺金可谓困难重重,不过以奖牌为目标,这对于近两年成绩稳定的中国男花还是“一切皆有可能”。

此外,男子重剑、男女佩剑仅拿到个人项目参赛资格,这也说明这三个剑种整体实力平平,王子杰、杨恒郁和沈晨鹏要在巴黎大考孤军奋战,不过他们同样有存在感。王子杰拿到2023年世界杯温哥华站个人亚军,杨恒郁收获2023年亚锦赛女佩个人赛铜牌,而沈晨鹏在今年巴黎奥运会击剑项目亚大区落选赛夺冠,为中国击剑队实现全剑种拿到奥运入场券目标立功,2022年世锦赛排名第15,这也是2009年世锦赛之后中国男佩再次达到这样的高度。

对于中国击剑队来说,巴黎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奥运舞台,中国击剑队总教练王海滨也希望这批队员能够把握住机会,“中国击剑现在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出现人才断档……击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会百分之百地准备。巴黎奥运会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但我们会全力以赴。”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