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视频】青春作伴好还乡②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6:41:37

 

在南通海安市采访刘林是视频在秋末的五月,正是青春新一年育秧的季节。

这天,作伴海安市首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南通季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水稻育秧生产线刚刚上线不到一周。好还在这样一条高速流水线上,乡②通过传感器的视频实时控制,一个个秧盘高速流转,青春从供盘、作伴供种到覆土、好还码垛等过程,乡②一个小时可以播种1800盘,视频一天就可以满足500多亩大田的青春育秧需求。

“托盘放上去,作伴到成品做出来,好还全程都是乡②自动化的,包括控土、落谷以及码垛等各环节。”刘林指着飞速运转着的流水线和机器人迅疾挥舞着的手臂,如数家珍地跟记者讲解着装底土、洒水、落谷、覆土等诸多步骤。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刚毕业后从事投行的生涯,每天对着电脑屏幕和k线图,挥斥方遒。

90后刘林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财会专业,顺利进入一家上市公司司职投资,可谓履历光鲜、前途光明。然而在2020年,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他却做出了一个无比坚定的选择——辞职回乡,种田。

“季和是父亲一手创办的粮食加工企业,面临智慧升级、继续做强的发展节点,正是用人的时候。”而另一方面,在刘林看来,“从投资的角度,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智慧农业的风口正不断涌入新人、新技术、新思路,作为近水楼台,我早就跃跃欲试。”

刘林口中季和“发展升级”的重要一步,就是由原先以粮食加工为主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开始种地了。”刘林告诉记者,“当时刚好市里在这边推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抓住机会顺势接手了这块土地,把它建成了一个农场。其实刚开始种田也很多都不懂,就一边学一边做,同时请市里的作栽站跟植保站做技术支撑。”

4年多在田间的摸爬滚打让刘林迅速完成了从投行精英向“新农人”的转型,也顺利帮助季和实现了从“加工企业”到“科技种田+规模加工”的升级。

“你们看,按照现在的流水线效率,一小时能播种1800盘,仅需3个人就能完成整条线的生产,“以前这些工序需要约12人,每小时仅能做600盘。现在速度提高了3倍,人员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按这个账算的话,效率就提高了9倍。”

“秧盘做好后还要移植到田里。我们农场2000亩地47块田边全部安装了集成传感器。”刘林带着我们来到田间,一一介绍着各种传感器的位置、功能,“传感设备、物联网技术、手机电脑终端,可以让田间数据实时显示,再通过前置预警、远程分析这些功能让我们的田间管理事半功倍。”

离开了农场,我们又驱车赶到位于城市另一隅的季和加工厂,三层楼高的粮库令记者大开眼界——登梯走进粮库侧门,入眼是近乎满库的粮食,如沙漠一般壮观。

刘林带着我们在厂区走走停停,哪里是码头、哪里是传送装置、哪里是加工车间、哪里又是质检实验室……对他而言,这是从幼时便经常玩耍嬉闹的地方,即便近几年也屡经技术升级改造,也是太熟悉不过了。

“可以说这里是我的‘农人梦’萌芽的地方,离家求学、工作许多年之后,我终于还是回到了这里。”

祝福“新农人”刘林,正把他“科技兴农”的梦想,明媚地照进了现实。

总策划:王文坚

统筹:薛兵 张洪 殷小平

记者:张磊 崔洪曙

拍摄:杨恒国 于房浩

剪辑:曾宏亮

美编:李子佳

编导:赵晨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