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新学期,新教材投入使用!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5:17:59

 

近日,新学期教育部在网站上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新教2024年9月开启的材投新学期,义务教育各学科起始年级将全面启用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编的入使新教材。

新教材秋季投入使用

教育部指出,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关于新教材使用,材投教育部前期已作部署,入使各地正在平稳有序推进。新学期近日,新教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审核程序已完成,材投道德与法治、入使语文、新学期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已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新教

三个要点

1.《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中的材投外语类教材配有听力材料、体育与健康教材配有数字演示资源,各地秋季开学后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https://basic.smartedu.cn)免费使用。

2.教育部组织开发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及配套课件,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各地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使用。

3.为满足义务教育低视力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教育部鼓励出版单位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为母版制作大字版教材,经审定后列入教学用书目录。《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首次列入了大字版教材,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低视力残疾学生使用。请各地协调有关部门确保精准供给。

为什么要换新教材?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新教材是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此前,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教材是实现课标的载体。

目前的老教材是基于2011版课标编写,因此需要新教材。

2024年秋季哪些年级换新教材?

此前,教育主管部门在回答家长提问时介绍说,2024年秋季,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换新教材,即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所谓“九年一贯制学科”,指的是语文、数学这类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的学科;非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所谓“非九年一贯制学科”,指的是历史、物理、化学等,例如,秋季八年级物理就要换新教材。

具体以学校通知为准。

【用书目录】

以下是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

从2024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各学科起始年级将全面使用依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编的新教材。教材使用问题正在受到普遍关注,使用者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使用新教材,当然需要有新的付出,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有所准备的;如何“用好”新教材,才是关注的焦点。

对此,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研室主任、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董洪亮在《新教材使用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基本要求》一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材使用不是被动执行,“用好”新教材的前提是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体现自身在课程改革中的“终端”地位和价值,成为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者;明确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纲领性操作要求,做新教材的准确阅读者;紧扣重大主题,在教材教学线索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做教学改革的积极实施者。

董洪亮表示,在教材使用方面,很容易出现的状况是“大师级开发人员”对教材使用的期望与“课堂教师”做出的决定之间的“落差和冲突”,因为“教师在多方压力下逐渐将教材的使用仅仅看作是‘一门程序化实施规定的技术’”。这种可能的状况表明,能不能用好新教材,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角色定位调整的基础上,教材使用相关的实践要求才能得以明晰。教师在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处于“终端”地位,因为只有当教师实际组织了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经验而不是文本的“课程”才真实发生。同样,新教材如果不能引发新教学,教材使用就谈不上是“好”的。

董洪亮建议,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地用实际教学呈现课程改革的方向。如上所述,强化课程的思政属性、强化知识的工具价值、强化学习的行为特征、强化学生的成长特点等等,都是把握课程改革方向的原则性要求,都是教学改革需要直面的重大主题。这些原则性要求和改革主题要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来,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因为它们与我们原有的教学观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或者有组织的教学研究应当把这些挑战作为最主要的对象,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第二,利用好新教材的教学线索。新教材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时候,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整体结构上努力呈现教和学的线索。有人把教材呈现教学线索的功能称为“教学工具功能”:“由于教科书同时具有教学资源功能和教学工具功能,因此,教科书是学科结构与教学结构的统一,是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统一”。实际上,这里的“学科结构”(深层结构)也同样具有教学线索的引导功能。虽然教材在教学线索设计方面的表达空间比较有限,无法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具体设计,但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总体路径。更多地体现教材呈现的总体教学路径,并对它进行具体化实施,应该可以达到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实际使用。比如,有研究表明,“教龄越长的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评价越低,职称层次越高的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评价越低。其中,5年教龄是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评价的转折点”。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的评价,是他对教材所呈现所建议的教学线索与自己实际将采用的教学设计之间差异的判断。有经验的教师如果对教材呈现的教学线索不满足,他所实际追求的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是“用好”教材、推进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前提就是教学目标更高效率地达成。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