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致敬中国医师节丨平凡医者闪耀仁爱之光,走近三位肿瘤临床一线医生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1:03:59

 

他,为了节省病人时间,医师医者医生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节丨定位穿刺又准又快;他,平凡是闪耀针尖上的舞者,也是仁爱勤劳的“老蜜蜂”;

他,为了病人少受痛苦,位肿不断创新手术方法,瘤临勇做创新手术“试飞员”;他,床线为了让更多人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致敬中国之光走近支援外省医院,医师医者医生从新疆到安徽,节丨一干就是平凡好几年……

他们,是闪耀60后,70后,仁爱85后肿瘤医生,是守护生命赛程的健将,用仁心仁术驱走患者的恐惧和阴霾。在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江苏省肿瘤医院几位临床一线医生,倾听和感受他们的“医者仁心,大爱精诚”。

他是勤劳的“老蜜蜂”——

技术“又快又准”,话语“温暖有力量”

“有点疼但可以忍受,就像打针一样。”8月15日上午7:20,江苏省肿瘤医院放射科,30多岁的王女士正准备做乳腺钼靶定位,即将手术的她略显紧张。听到赵玉年主任医师的温柔安慰,王女士微微一笑,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你的运气还算不错,体检中发现的,这个病灶比较小,做完手术就好了。”言谈中,王女士渐渐放松下来,定位非常顺利。同时她也惊讶地发现,这位影像医生居然对自己的病情这么了解。

赵玉年医生就是这样一名有温度的医生,他精通乳腺癌的钼靶X线及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尤其擅长对不可触及的早期微小乳腺病变,运用钼靶或核磁共振引导下的定位、活检和早期诊治,且核磁共振引导下的定位及活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有他在,大家就心安,被大家称为勤劳的“老蜜蜂”,针尖上的舞者。他技术高超“一针到位”,对病人的安慰总是“温暖有力量”。

其实,这背后就是赵玉年几十年默默地付出和坚守。为了帮病人节约时间,从医35年来,他每天早晨7点前到医院,为触摸不到的乳房微小肿瘤患者精准定位,手术医生根据定位精准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乳腺形态;他每天下班前会将第二天要做定位、活检的病人情况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晚上回家会在脑子里模拟操作。“他对每位病人的病情和就诊情况很熟悉,所以,安慰起来都那么恰到好处。”他的同事如此评价。

除了出差和休息日,每天7点前到医院,是什么力量让他一坚持就是35年?赵玉年说,这要从刚入职说起。刚入职的时候,自己作为新人,每天7:30到医院。“我以为我已经够早了,没想到还有人比我更早。”赵玉年告诉记者,他们科室的老主任钱云铉就是每天7点到医院。“病人很苦。”这是老主任对赵玉年说的一句话,也一直刻在他的脑海,所以,他以老主任为榜样,每天7点前到医院,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病人,让阳光流进病人心田。如今,他的这一习惯也在影响着科室的年轻医生。

“做医生也很自豪。”赵玉年告诉记者,有时候在路上,会有陌生人跟自己打招呼,说是自己的病人,感谢当年的“精准定位”,也感谢当年的“温暖鼓励”。“看到病人好好地活着,我心里比吃糖还甜。”赵玉年说。

图片

赵玉年主任在阅片

他是创新手术“试飞员”——

为减轻患者痛苦,打破禁区自创绝活

再难的肺癌手术,在他那里从不轻易说“不”,总是独辟蹊径。从医24年来,他一直低调创新,被称为创新手术的“试飞员”。他就是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行政副主任李明。

“外科医生需要胆大心细多创新。”这是老师许林教授给李明的法宝。工作中,他发现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前,需要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穿刺定位,这对很多病人来说很痛苦。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手术过程中,他欣喜地发现,肺结节有特殊的手感。于是,他苦练“手感”,自创了一个绝活——无创伤定位做肺小结节切除手术。从实心结节到磨玻璃结节,通过一步步实践推进,李明的手感越来越准,靠着一根手指,磨玻璃结节这种非常微妙的触感也能被他敏锐地捕捉到。凭借敏锐的手感,免除了患者术前定位的痛苦。

2017年6月,李明成功为一个病人一次切除了13个肺结节,其中有11个恶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很高。一次切除这么多肺部结节,当时国内还未见报道。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很多,但这种手术一般很难复制。为此,他探索出了“磁导航引导下消融+胸腔镜手术”同期治疗双肺结节的手术方式,手术器械达不到要求,他就一起参与研发,手术成功后,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2019年,江苏省肿瘤医院在华东六省一市肿瘤专科医院中,首个引进了达芬奇机器人,具有创新精神且技术可靠的李明,成为该院机器人手术的首个“吃螃蟹者”。“在新项目的开展中,我就是试飞员,现在,我经常在全国各地讲解机器人手术的要领。”李明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打破手术禁区,实现了胸外科复杂手术的机器人微创化,例如支气管、血管双袖切等。

李明在做创新手术时,娴熟的技术经常让同事感叹被“惊艳到了”——手上功夫了得。“大家看到的是我第一次做,其实在我脑子里,早已经做了几百次,我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李明说,他的创新法宝其实就是工作中的观察。“我喜欢琢磨和复盘,每次手术后,我都会复盘,如果采取另一种方法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和其他技术结合会怎样……”

“我很感激我的病人,他们相信我,我也愿意为他们一搏。”一步步走来,每一项创新技术的成功,在李明看来,都离不开患者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更是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

图片

李明在手术中

他是医院和患者的“连心桥”——

连续多年支援,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百姓家门口

“不好意思,你稍等一会再给我电话啊,我正在给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电话那头的解鹏医生很忙碌。从支援新疆到支援安徽安庆市肿瘤医院,85后医生解鹏一直兢兢业业,致力于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百姓家门口,成了医疗和患者的“连心桥”。

“一方面把好的医疗资源带到百姓家门口,另一方面,也要让患者了解和信任。”解鹏是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9月来到结对医院——安庆市肿瘤医院担任肿瘤中心主任,“刚来时,虽然也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但我们经常坐‘冷板凳’。后来得知,安庆老百姓,一旦患上肿瘤这样的大病,基本上都是去外地就医。”

接下来,解鹏遂通过下基层科普义诊、举办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层培训班、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专家义诊等形式来加持,让当地老百姓逐渐了解并认可“家门口”的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时,解鹏也会通过远程会诊,请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相关专家支援。让解鹏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安庆当地人愿意相信他们,选择到该院就诊,他也常常被患者感动。有位老人给他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告诉解鹏医生,患上食管癌的自己经过治疗可以吃面条、肉圆了,也能正常吃药了。

如今,解鹏带领的肿瘤治疗中心2个病区基本上能住到八九成。 解鹏表示,今后,他们将更好地服务当地患者,让安庆肿瘤患者安心在“家门口”看病。

2018年7月—2019年12月,解鹏作为援疆医生任克州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他也和同事们一起,推动了科室的改变,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和人才队伍,让克州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有“医靠”。

图片

解鹏在义诊中

通讯员 胥林花  周威  吴梦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编辑  王育昕